Liler 发布于 2022-08-23
大概2012年买的这个山地车,刚开始骑行了一段时间,其间骑车时还摔倒受了点皮外伤,然后有很长时间没有连续长期骑行,只是零星骑过,倒也不是因为以前的阴影, 最近2年又开始连续长时间骑行,每周一次,这些骑行都是当天骑出去当天骑回来。然后就对骑行有了一些看法与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这些经验对你有些用处。 需要提前说明的是这些看法与经验是我一开始骑车时没有想到的,在骑行过程中慢慢思考总结与实践出来的,有些是在写这篇文章时根据经历总结倒推出来的,不一定正确或适合你。
文章有点长,先从文章结构入手好读一些:
自行车是一种工具,骑行是利用自行车进行的一种活动,能否骑行、去哪里骑行、怎么骑行、骑行的方式、把骑行玩出什么花样, 利用骑行获取什么收益与达到什么效果, 很大程度上既取决于也体现了当时的你自己(目的、自主思考方式、思想、身体素质如何, 体力如何,是否能够创新、能否突破框框与极限等等,人是可以变化的,当时的你自己是这样以后就不一定,所以每个人都有改进空间)。
有点类似于阅读,书籍是一种工具,阅读是利用书籍进行的一种活动,能否阅读、阅读什么书籍、怎么阅读、阅读的效果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也体现了当时的你自己。
跟骑行类似的还有:高中毕业后选择什么路,大学毕业后选择什么路,。。。
这样说有点抽象,下面就具体说说:
能否骑行与骑行目的:
- 昨天晚上没有睡好,精神状态不太好,就不想去骑车了
- 今天高温天气,怕中暑与脱水,就不去骑车了
- 前一段时间脚摔了,还没有好,不能骑车
- 天气虽然很热或者很冷,但我想尝试下,看看自己能不能骑
- 去风景好的地方骑车消遣
- 去商业与工业的地方看下实际经济情况
- 我想找下现在的自己的体力极限,看看能不能突破体力极限,过一段时间能不能提高极限
- 进行了一周的脑力劳动,强制自己去骑行去锻炼身体、放松精神等
骑行路线与方式:
- 在城市里面的大街小巷
- 一直走大路或者有人的路
- 在专门进行骑车的绿化带(绿化带里面骑行的人最多)
- 别人骑过的路线
- 前几天研究出来的路线
- 当时随心所欲选择的路线
- 习惯了平日的固定空间固定的思维与行为模式,骑行时专意走下不一样的地方与做下不一样的事情, 去郊区、农村、偏僻的小道、没有商业化的古镇、用现金付钱。。。
各种选择没有优劣好坏之分,看当时自己的需求与选择,当然选择不一样,看到的风景与骑行的效果也不一样。 对骑行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有什么样的骑行方式。
我平时进行脑力劳动多一点,身体锻炼比较少,所以需要休息的时候就去骑车,骑过一年多后,总结自己的 骑行模式为 极致骑行 (起了个好听一点的名字),也就是:在几乎连续长时间骑行的过程中追求 精神上体验到较大较强的愉悦(包括自主的感觉、自由的状态、快乐、成就感等) 而进行的高强度甚至极限性的骑行模式(体力消耗到极限)。
平常我们都会被各种精神思想观念性的条条框框给限制着,不管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潜移默化融进脑子的还是强加的, 不管是来自于学校、书本、网络、父母、同事、老板、管理者、社会,还是其他地方的,你有没有想过 这是你需要的吗?怎么突破这些框框?怎么改变下已经形成的固定思维行为模式?
很多人平常喜欢看新闻、社交信息、短时频等,这些形式的信息绝大部分是垃圾是你平常用不到的或者很少用到的, 但是很多人还是喜欢花费很多时间去做管不住自己。
想去掉这些条条框框的或者有这些不良习惯的可以尝试下不一样的骑行,转移下注意力,了解下真实的环境与第一手信息, 看下不一样的风景、地方与人, 体验下不同的状态与感觉。如果对一般的骑行不太满足, 还可以尝试下极致骑行、长久在外骑行等骑行模式。
相比于普通人可以进行的其他活动,骑行有以下几个特点:
说这些特点就是为了说明骑行对于大多数人都是可以进行的,骑行的用途很广, 可以把这个工具发挥到你想象不到的效果,就看你怎么去想去做。
想骑车的人,如果还没有被摔过,可能对骑车风险没有太多的感受,可以自己找个草坪或者柔软的地面, 慢慢骑着摔倒体验下。骑车久了要不主动被摔要不被动被摔。主动被摔你会让你有点经验的与提高安全意识。
对自行车没有多少研究,不推荐任何牌子与型号。只是说说对选购的一些看法:
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再强调安全都不为过,如果没有健全的身体与精神,挣再多的钱也没有多少意义, 而且会给家人带来无尽的伤害。
我们要的是冒险而不蛮干。
有太多的注意事项了,记不了那么多的,需要在骑车过程中慢慢领悟,但是要牢记这几个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
这个原则对于很多人,都是四个字或者一个概念而已,并没有转化为有效的行动。
骑行过程中遇到了复杂的情况时,要评估下会有什么风险,出现风险时该怎么处理,这些风险能承受吗,是否应该 先一边走一边随机应变,如果出现较大风险时马上掉头,等等,
很多人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没有做安全风险评估、有效的风险处理能力较弱。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冒险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与风险处理能力的。
循序渐进
任何事情都有个过程,熟悉某个事物都是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有可能用时短有可能用时很长, 要想真正做到做好就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提高能力。
骑行也一样,需要循序渐进,先骑一些好走的道路,汽车不多的道路,刚开始不太运,慢慢增加 骑行时间与骑不一样的路线,最后再骑更远更复杂的路线。
在这个循序渐进的骑行过程中,慢慢增加安全意识、提高风险处理能力、提高身体与精神素质等等。
随机应变
用来提高安全意识的简化版安全原则: 小心小心再小心,己路人车物 。
己
注意当时自己与车子的状态。
自己的状态要好,要提高安全意识,要控制好车子,看好路面,看准骑行环境中的主要要素。 自己的车子是不是好的,车子有没有检查好,有没有出现问题。(对于骑行,车是自己的一部分了)
如果当时的状态不好了,就要休息下或者检查调节下车子。
路
注意当时的道路路面状况。
骑车走的是路,首先要看道路,如果路面不好或者没有看好,就很容易伤到自己。
看看路面是不是好的,是不是有窨井盖,是不是有遮挡物,对应的路面该怎么骑过去。
要特别注意城市里面道路上的各种盖子,有时你看得好像盖好了,但是车轮压上去盖子就坏了, 所以最好任何时候都不要走路上的盖子(我自己就因为这种情况摔到过)。
人
注意当时路面上的人。
骑车首先保证自己不受伤害,但是也不能伤害到别人。如果撞到别人了,对自己也是很大的损失。
有没有行人,是什么样的人,行走的速度如何,会不会撞到他/她。
车
注意当时路面上的各种车辆。
当时路面上不管是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还是汽车,都需要注意,尤其是机动车与大货车,一定要远离。 这些车如果撞上你,伤害就会很大。
要注意停在路边的汽车,骑过时要速度慢或者远离,否则车门打开时,会撞上去的。
如果有很多车时,就时常看看后面的车辆行进路线是否正常(有人可能醉驾、疲劳驾驶等),对于对面的车, 就看看它的行进路线是否正常与驾驶人的方向盘是怎么动的。
物
注意当时环境中的各种物体。
既包括当时路面上的物体,也包括你自己旁边的物体(路边上的),有时还包括头上面的物体(小心高空抛物)。
有时要看下远处是否发生了火灾、水灾等灾害,然后根据情况做出有利的选择。
如果骑行在陡峭的山路上,就要小心路面上的石子与旁边是否有落石等。
预测预演
如果不想被那么多规则给束缚住或者可以承受出现的风险,就可以只考虑预测预演与随机应变两个规则了。
预测就是评估预测将来出现的状况,将会出现什么风险,能不能承受这些风险,如果骑行下去具体会出现什么情况, 在脑子里过一边,如果不会出现大问题或者出现的风险可以承受就直接骑过去。
预演就像军事演习,用慢速度走一边或者骑一些类似的路面,看看会出现什么状况,然后再去骑真正想骑的路面。
随机应变就是在你骑行真正的想骑的路面时,随时评估出现的各种状况,该慢则慢,该快则快,该停则停, 随着不同的情况及时改变自己的骑行方式。
刚开始骑行的,还是少用这两个规则,循序渐进地好,有一定经验的可以多用这两个规则,但是还是牢记安全第一。
关于自己的准备:
关于车子的准备:
关于路线的准备:
关于其他的准备:
骑行是否伤膝盖
对于“伤膝盖”,我的经历是这样的:刚开始骑行没有那么远,骑过一段时间后,膝盖不疼。经过一段时间后,骑得比较远了, 晚上回来时,右腿膝盖会疼,在车上就会甩下腿缓解或者停车休息,(疼得最厉害的时候,推车上楼时,右腿膝盖疼得不敢用力, 是一条腿上楼梯抬车慢慢上去的)后来发现骑车吃力与右踏板转动不是那么灵活,就给车子上油, 好像也调整了座位让腿伸直与脚尖踩踏板等(具体过程不太记得了),过了一段时间膝盖还是疼的,再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膝盖不疼了, 明明骑得更远了,怎么就不疼了呢,我也纳闷,想想可能跟车子上油、调整座位、调整骑行姿势或者需要经过某个临界点有关, 具体原因我也不太清楚。反正现在再怎么骑车,膝盖几乎不疼了,只是脚尖会疼些,不过疼得不厉害,回到家休息下就没事了。
骑行速度
看到有人晒骑行速度,能达到100多千米/小时,我感觉匪夷所思。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实际上在骑行过程中我不关注速度与行程,关注的是体力、时间与是否愉悦开心。
以前买了个码表,跟团骑,那时年轻不怕,有次下坡是看到码表的速度是 50 多吧(具体不清楚了),感觉速度飞快,很刺激, 感觉如果再快就很难控制车把了。现在骑车偶尔也骑得很快,没有码表了,就凭经验与感觉,速度很难超过 50-60km/h(大概这个数据) 的样子, 如果速度再快,没有很nb的装备你很难控制把手,在平路上也很难达到这个速度,靠人的体力蹬车子,不知道得费多大的力气, 下坡时达到这个速度,因为人是倾斜的,稍不注意人就飞出去了。 所以在正常与安全条件下,骑行速度超过 60km/h(大概这个数据) 的的说法,我是很难相信的。
骑行安全的规则的理解、做到与做好的问题
有些人认为这些规则听说过或者感觉很简单,但是要想真正做到与做好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可能你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但是没有明白理解跟做到之间的的巨大差距,做到跟做好之间的巨大的差距。
举些例子:
车子要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很多丢车的人应该知道没有做到付出了什么代价吧
照看小朋友的人,应该都知道 "小朋友要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哪些没有做到做好的父母或者其他人应该会悔恨终身的吧
关于骑行是否损害身体的某些部位(会阴、屁股等)
骑行过程中,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就换下骑行姿势(抬起屁股骑行,侧着屁股骑行等),或者停车休息。 一周内最好不要超过1次,只要不是太频繁进行高强度骑行应该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关于是否戴头盔
关于是否戴头盔,我自始至终都没有戴,从这两年的实践看也没有出问题,当然不一定适合你。刚开始骑行的人,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戴头盔的好。
不反对戴头盔,不轻视头盔的作用,不否认头盔能给人的头部起一定的保护作用,鼓励刚开始骑行的人戴头盔,只是我不太喜欢戴头盔, 在实践中还没有发现头盔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刚开始骑行想的就是在大街小巷逛逛骑着玩,没想那么多,没有买头盔。最近开始骑行时也是想随便逛逛看看风景锻炼身体, 没想到后来骑得越来越远,由于习惯也就没有戴头盔,而且实践中没有发现问题,就不喜欢戴头盔了。
从实际案例上看,还没有看到自行车头盔给骑行者带来了哪些具体保护。我只是从自己的经验看,不太需要头盔。
因为没有多少实际案例,就从理论上分析下:
骑行安全的含义。
我们讨论的骑行安全大部分是狭义的,我扩展一下。狭义的骑行安全问题或者风险:骑在车子上运动时所面对的一切针对身体与精神的风险(车子在动或者停车但你还在车上)。 广义的骑行安全问题或者风险:从出家门开始骑行出去,到进到家门回来,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针对身体与精神的风险(包括野兽攻击、人们之间的争吵等)。
广义的骑行安全包含的东西太多了,一般不考虑,就讨论狭义的骑行安全。
骑行风险分类
大型风险:直接要命的风险
中型风险:不要命但让你受重伤的风险
小型风险:受皮外伤或者轻伤的风险
骑行风险的处理策略
对于大型与中型风险,人类对这两类风险的识别能力高,我们要做的就是:必须想方设法避免(尽管理论上不能完全避免),必须不能有一丝一毫侥幸心理, 必须形成良好的习惯。因为我们不能承受这类风险所带来的后果。比如,必须远离大货车,尽管大货车停在路上,也必须远离, 就是为了不能有侥幸心理与形成良好的习惯(说道习惯,多说一句,习惯的力量很强大的,那些有刷短视频习惯的朋友,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一个星期不看一眼短视频,看看能不能做到)
骑行过程中,面临的大多数是小型风险,这类风险人类的识别能力不是那么高或者经常忽视,所以对这类风险,头盔的作用会体现出来一些,如果运气不好, 摔倒时刚好头部着地,你也没有及时保护好,这时头盔就可以保护你的头部。我认为这个机率很小。 对这类风险我们要做的是提高安全意识,多注意观察、随机应变、多预测、多预演。有时不太要紧的摔几下对你的安全意识提高很有用。
头盔或者其他装备的不好的一面
不利于散热;太招眼;有些感觉骑久了不太舒服;装备多了重量就会加大
团骑时有必要戴头盔
团骑,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而且道路空间有限人有多,风险就会大大增加,戴头盔是必要的
自行车的头盔一边都很小,基本上保护头上部(头顶、头上部的前面、后脑勺),对于大的风险(比如高速行驶的汽车撞上你了)不起作用(更准确的说几乎没有多少保护作用), 对于小的风险(比如慢速骑不小心摔倒路面了),也几乎不起作用,因为人一般会下意识保护重要的部位,受伤的基本上是除头部以为的部位, 对于中型风险(比如慢速骑车从旁边把你撞到绿化带里面了),这种风险一般不会要命,但会让你受伤,头盔对头部上部会起点保护作用,但是其他部位头盔就无能为力了。
如果你有很高的安全意识与处理风险的能力很高,那么就可以避免几乎所有的中型与大型风险(没有绝对安全,还是有可能遇到这两类风险的), 对于小型风险你也可以避免很多,而且可以把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小到很小的范围内,使你在很长时间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也就是说,戴头盔对于大型与小型风险几乎没用,对于中型风险作用有限(微乎其微)。
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团骑、路面有很多坚硬物等,戴头盔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些情况会让中小型风险大大增加。